迎接党的二十大 培根铸魂育新人 | 北京化工大学优秀教师风采展示系列一

发布时间:2022-10-14

今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一年来,新时代北化人对标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学校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佳绩,涌现出一批在各自的岗位上,在各自的领域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优秀教职工。

2022年,我校有3位教师获评北京市优秀教师,1位教师获评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陈晓春,教授,博导,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教育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他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自觉遵循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四个面向”为指引规划未来发展方向。作为具有36年党龄和34年教龄的教师党员,他对党忠诚老实、为人公道正派、做事勤勤恳恳,严守职业道德,不断以“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德养德,以爱育爱,做立德树人的先锋。

他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2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3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项目10余项。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240余名,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70余篇,出版译著2部,专著3部。他于2014年获评“北京化工大学优秀教师”;2015年获评首届“中国石油与化工行业教育教学名师”;2016年获得教育部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年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21年获评“北京化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他带领化学工程学院党委于2019年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020年获评“北京高校先进党组织”;2021年,带领化学工程学院获评“2017-2021年度北京市高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鄢红,教授,博导,北京化工大学教学名师

她工作30年来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勤勉敬业,默默奉献,担任课程负责人,将计算化学建设成为国家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慕课、数字课程,教材获批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科研上她发表SCI论文60余篇,教改论文10余篇,深耕于插层化学基础理论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了构筑规则、模拟力场,揭示了超稳矿化去除重金属污染机理,成为学院插层化学特色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理论支撑。她担任化学类专业负责人,将化学专业建设为国家级一流专业,主持申报化学、生工双学士学位获批,培养了多名研究生。

她作为带头人的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评“全国石化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她积极参与心桥工程教育共建,两次获评校教育扶贫先进个人、“北京化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新冠疫情期间,她积极组织在线教学,多次受邀面向全校介绍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一流课程建设经验,并受北京市高师培训中心邀请作课程思政培训,混合式教学经验谈被爱课程网推送。作为校级研究性教学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和国家级虚拟教研室骨干成员,她多次组织虚拟教研室活动,动员多名年轻教师加入基础课程和专业实验教学,进行科教融合,获全国高等院校化工类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大赛特等奖,首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袁其朋,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合成生物学及代谢工程、高纯天然产物高效规模制备及活性研究。近年来他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任务,“863”重大、重点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9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香港创新工业署项目5项,北京市科委及企业合作等项目70余项,十余项成果实现工业生产,促进了国内植提及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他以第一获奖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及二等奖2项,获得“北京市产学研先进个人”等称号。

他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教学成果:主编出版了《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现代药物制剂技术》等多门知名教材,多次获评“北京市精品教材”,开设的“制药工程工艺”等课程并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他秉持“以德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和教学育人”的育人理念,先后培养了239名硕士研究生和52名博士研究生,获评“北京市高校育人标兵”、“北京化工大学十佳教师”、“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立德树人’德育导师”、“北京化工大学优秀青年主讲教师”等称号,并为北京理工大学、中粮集团等高校和龙头企业输送了一批理论扎实、勇于创新的急需型人才。


苏建茹,教育管理研究员,北校区工作办公室主任

她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与热情,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作为牵头人,完成学校服务中心筹建工作,实现学校主要行政审批事项全部一站式办理,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坚实一步。学校新校区启用第二年,她担任新校区办公室负责人,负责校区办公室职能调整和改革工作,围绕“打造京津冀地区高校管理服务典范”工作目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管理服务改革创新工作:一是创新党建工作、二是创新制度模式、三是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昌平校区成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新引擎,为高校分校区办学提供生动的实践案例。

她创造性提出“三结合四驱动”劳育工作思路,探索在昌平校区打造北化特色劳育实践平台,并建立“1+1+N”的劳育实践基地运行保障机制,走出一条富有北化特色坚持“五育并举”、实现“三全育人”的新路子,其阶段性育人成果被人民网、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国内主流媒体报道,引起广泛反响,成为北化教育改革的一张靓丽名片。作为北区办主任同时兼任校区防控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她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统筹协调各项疫情防控任务落实落细落地,在做好管理服务实践的同时注重开展理论研究,持续提升履职能力,曾在《化工高等教育》《实验技术与管理》《中国现代教育装备》等期刊发表多篇教育管理论文。